close
上星期出席了城中一年一度的大型书展,书展里关于亲子教育的书籍很多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有折扣。在妈妈论坛里流传着一句话:“第一个孩子照书养”,很多育儿知识与常识对我们这类双薪家庭的新手父母来说,是非常迫切需要的,然而,除了育儿百科,现在的亲子畅销书都是以“教出聪明的孩子”、“如何考一百分”、“让孩子赢在起跑点”等功能性的教育方式为卖点,对于“教养”的概念和理念的分享,可说是少之又少。

养育孩子是一个关乎“人”的事业,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会的教育就是以功利和分数挂帅,这样的情况真叫人担心,如果教育可以功利化,那我们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呢?我倒是怀念起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妈妈是最初的老师》,这书是一位母亲十年来坚持不懈的教养札记。作者蔡颖卿用爱心、耐性和来教养两个孩子,与她们共同成长。因为母亲的身份,所以作者愿意比孩子更积极地面对成长的困难;因为养育孩子之后,作者才开始懂得探索自己,孩子是她成长的灵感。

印度有句谚语说:“孩子小的时候,给他深根;长大之后,给他翅膀。”这是作者教养孩子的指导准则,在养育“十全十美的孩子”与做个“尽心尽力的父母”之间,作者夫妇选择了后者。

孩子成长需要父母
作者蔡颖卿把和孩子一起度过许多美妙的心灵时光用文字记录下来,十多年间,作者一家经过了四次迁移,从台湾到曼谷,回到台湾,再度前往曼谷,最后落脚新加坡。第一次,作者为了兼顾丈夫的工作与家人团聚,离开台湾到曼谷去重新建立一个家,两个孩子完全进入一个英文的教育环境。

在作者坚持家庭生活教育,亲师交流、家事教导、亲子共读与母语的维护中,孩子们慢慢在英文教育环境里深根。五年后,作者全家却再度面临第二次的迁移,这次是回到曾经熟悉的台湾。从英文教育回流到已经全然陌生的中文教育,作者几经思量,还是决定全家一起行动,理由很简单——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作者认为,父母不只是孩子生活上的照顾者,父母也是孩子知识与品格教育的直接影响者。在孩子高中毕业以前,作者不想因为学校或教育制度的优势而舍弃家庭所给予孩子的生活力量。

专属母性的责任感
作者就是这样把十几年来生活里琐琐碎碎的感怀,陪伴孩子成长的感受透过淡淡的笔迹整理成许多篇章,当我翻阅这本书时,几度有泪承于睫的感动。我安静地思考,令我感动的原因是因为作者身体力行地用心教养孩子,其所展现出的坚强是因为作者有着一份独特的,专属于母性的责任感。作者不是著名的教育家,没有精彩的伟伦,但是,我翻阅此书之时,跃然于纸张上的澎湃心绪久久不能平复,我相信这是因为亲子教育最动人之处,在于爱。


书名:妈妈是最初的老师
作者:蔡颖卿/著 翁书旂/绘
出版:中信出版社

丛书重点:
“孩子小的时候,帮他们扎根;孩子长大了。给他们翅膀。”这是身兼数职而永远以家为重的作者蔡颖卿最喜欢的谚语。二十年来,她奉行不渝:努力地在充满变动的环境里让家安定下来,在旅馆里设法开饭,坚持让孩子每天在晚餐桌上跟家人相聚……真正的幸福在随手可得的家常琐事里,忽略了在生活中耕耘,其他的追求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2010年9月12日刊登于《中国报》副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enie妈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